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锦衣杀第92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可太折磨人了。

  王贵妃皱着眉,正一筹莫展时,忽然听到外面人说王言卿问完了。她吓了一跳,赶紧出去迎接:“陆夫人,您问了这么久,应当累了吧?妾身准备了润喉的羹汤,陆夫人要不喝一盏再走?”

  王言卿才不想在后宫中吃饭,客气但坚决地拒绝了。

  王贵妃苦留无果,只能无奈送王言卿出去。等人走远后,王贵妃一边转身,一边低声问心腹:“她最后说什么了?”

  内侍将王言卿的问话复述一遍,王贵妃还是听不出端倪。王贵妃紧紧皱着眉,大宫女也心惊胆战,没忍住问王贵妃:“娘娘,您说她回去后会怎么说?”

  这也是王贵妃最担心的问题。王贵妃本想借着吃饭的机会打探王言卿口风,可惜王言卿坚决不肯留下。王贵妃计划落空,心里越发忐忑无依。

  在后妃宫里不比宫女所,谈话速度慢了很多。王言卿从长春宫出来后休息了一会,用饭后才继续前往另两处宫殿。杜康妃和卢靖妃早就收到消息了,她们心惊胆战等了一上午,不断打探长春宫的消息,然而毫无所获。

  这并不怪她们,因为王贵妃自己都很迷惑。

  王言卿依次去康妃、靖妃宫里。有了上午的经验,她速度加快很多,赶在申时就把有用的人物问完了。

  今日她的问话区域在西六宫,离翊坤宫只有一条甬道的距离。不需要西厂派人送,这次陆珩亲自来接她,问:“怎么样,问完了吗?”

  “差不多。”王言卿说道,“信息其实只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里,没必要全部问一遍。剩下那些洒水扫地的小宫女,问不问也没什么区别,与其白费口舌,倒不如给我一个地方整理口供。”

  陆珩看了看她记在纸上的关键词,说:“不必找地方了,去翊坤宫吧。”

  “什么?”

  “皇上要见你。”

  这次见皇帝比上次容易许多,王言卿几乎没耽搁就被带到翊坤宫主殿。陆珩行礼,说道:“皇上,臣携妻前来复命。”

  王言卿一听头都大了,她的笔记还没整理好,怎么就要复命了?张佐见王言卿拿着一叠纸,了然地奉了端盘过来接。王言卿犹豫,十分不情愿地将纸册放在托盘上,说:“这是我问话期间速记的,还没誊抄,有点乱。”

  张佐愣了下,笑道:“陆夫人不必忧心,誊抄这种事由奴婢做就是了。”

  张佐将托盘捧到皇帝身前,稳稳停在皇帝看着最舒服的高度。另一个太监替皇帝翻开页面,皇帝都不需要说话,就能享受最合心的伺候。

  王言卿心想难怪宫里出怪物,这种察言观色的本事,委实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。皇帝看了两页,很确信这就是原件,没有经过任何修改,是最原始的想法关键词。

  皇帝之前就听说过王言卿擅长看脸,然而没验证前,他也不会轻易相信。审问徐喜月只是敲门砖,这两日西厂将王言卿的行踪一一禀报,说王言卿正常问话,然后就在纸上写字。皇帝亲自翻了她的记录,终于确定她在识别情绪方面确实有些独到之处。

  皇帝没心思继续看了,太监识趣,立刻将东西收走。皇帝问:“你查出了什么?”

  陆珩站在一边目视前方,身形不动。张佐拢袖侍奉在龙床侧,撩起眼皮,隐晦地看了王言卿一眼。

  她接下来的话,不知道会决定多少人的命运。

  王言卿只停顿了短短片刻,就垂下睫毛,说道:“杨金英身边并未发现有心人指使的痕迹,贵妃、康妃、靖妃三人也对宫变一事毫不知情。”

  宫殿中静的落针可闻。皇帝停了一会,问:“那她们为何有胆量犯上作乱?”

  王言卿的声音同样平静:“食不果腹,早起采露,被迫服下调整月信的丹药,故而对道士心生恨意。”

  张佐已经骇得不敢出气,他飞快瞥了陆珩一眼,无法理解陆珩怎么不提点他夫人。这种话能乱说吗?张佐觉得他自己的脑袋都不保了。

  皇帝又问:“就算恨,也该去杀道士,为何敢弑君?”

  “北魏权臣高澄俘南人兰京,让他做自己的厨子。兰京因被厨师长辱打,在宴席上杀高澄,高澄亡。北魏就发生过的事情,想来总是有些道理的。小人物虽小,但正因无可失去,所以才无所畏惧。”

  殿中好一段时间没有任何声音,仿佛连空气都不流动了。张佐心惊肉跳地屏住呼吸,过了不知多久,他终于听到皇帝的声音:“都下去吧。”

  张佐如蒙大赦,陆珩也悄悄松开手心。他都准备好给王言卿求情了,幸好,他没有猜错皇帝。

  宫变的原因大家心知肚明,但没人敢在皇帝面前说出来。偏偏王言卿毫不避讳,甚至连一点点美化都没有,直接捅穿窗户纸。

  陆珩想,他确实走了很险的一步棋,直到现在,他才敢确定他走对了。

  王言卿未免太敢说了。但反过来,正因为这种话是王言卿说出来的,皇帝才没有追究。但凡换成一个官员,哪怕是最刚正不阿的御史,现在也得在午门跟前廷杖了。

  王言卿淡定又无辜,完全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可怕的事情。她跟着陆珩转身,才走了两步,皇帝忽然又开口道:“明日,回乾清宫吧。”

  陆珩和张佐等人停下来拱手:“是。”

  第111章 封赏

  翊坤宫属于后宫,皇帝在翊坤宫养病,臣子自然不方便进来禀事。这两天除了陆珩和太监,没人能见到皇帝。

  皇帝下令搬回乾清宫,哪怕还在养病,也说明要恢复理政了。

  出了宫后,陆珩在车上点了点王言卿的额头,意味深长道:“你胆子可真不小,什么话都敢说。”

  和历史上众多宫变比起来,这次宫变虽然离奇,但并不复杂。大明发展至今,政权安稳,国力强盛,各方势力都处在一个平衡点上,后妃、臣子、太监,没有任何人有必要发动政变。

 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这些宫女谋杀皇帝并无指使,只是被苛政逼到极致反抗而已。

  但这种话谁敢说呢?哪怕皇帝理智上相信,第一个戳破真相的臣子也必然要吃一顿板子。

  能混到今日的近臣哪一个不是千年狐狸,谁都不愿意舍己慷人。然而宫变必须有一个结果,如今开战在即,快刀斩乱麻、尽快稳定局势才是重中之重,再拖下去,宫变迟早会演变成政治清算的工具,到时候人人都忙着党同伐异,东南沿海的战局怎么办?

  锦衣卫的存在是为了维持这个王朝稳定,与大明稳固相比,事实的曲或直、史书上的美誉或骂名,对锦衣卫来说根本无关紧要。何况陆珩也在赌,别人都不敢捅破,那陆珩来捅破,皇帝阵痛过后,对他只会更加信任。

  所以陆珩带来了王言卿。王言卿是女子,来自于民间,不维护官的利益,身份上又有陆珩担保,绝对真实可靠。由她来说,皇帝最能接受。

  皇帝最后没有发作,平安放王言卿离开,想来也是明白了陆珩的“苦心”。

  陆珩预料过王言卿可能会说的不太客气,毕竟王言卿前段时间骂他可谓毫不留情,但陆珩没料到,竟然这么不客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