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三十二章死人沟(2 / 2)

我打了一个寒颤,没有再想下去。闲着也是闲着,我便转移了一个话题,跟这个护路队的大哥开始闲聊起来。

他告诉我们,在西藏,远近的程度不是由地理上的距离决定的,而是要看两地之间有没有大山阻隔,有没有可通行的道路,路况如何等等。

有时候你在地图上看着两个城市之间距离很近,但是在实际的通行状况中,很可能这两者之间隔着一道大山脉,根本没有道路通行,要过去,就必须要绕过绵延几千里的山脉才行。

而且依照西藏的复杂的地理条件,就算有公路,通行状况也十分堪忧,随便一个塌方落石,就能阻断交通好几周。这里又极度缺乏工程机械,所有的维护都必须由人力完成。

就像叶城公路总段下属的阿里流动养护队,一共有80多个人,长期在最高海拔5400多米的藏境无人区流动作业。新藏公路全线贯通后,大批养路工人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,确保着这条公路的畅通。

出野外的时候睡在帐篷里,夜晚寒风中被冻伤是常常遇到的情况。

用这位护路队员的话来说:“在这段路上,死了人才算个事!高原反应头痛、恶心,都是正常情况;冻伤了手指、脚趾,是小伤。风雪天三餐就是一口馕就一口雪,大家每天就是这样过来的。”

而且,西藏有太多的无人区,里面存在着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不说,还有各类野兽的侵袭,养路工们长期都得一个肩膀扛着枪、一个肩膀扛铁锹,边养路、边保卫来往车辆的安全。

这个魁梧的藏族汉子,跟我们说这些的时候,面色中带着悲戚的神色。

他不知道我们的身份,以为我们是北京下来考察的领导,所以一边描述他们的艰苦条件,一边问我们上面有没有什么政策和帮扶措施,就算没有钱,国家给拨两台推土机也是好的啊。

我和老谢、叶秋对视了一眼,都从彼此心里看出了一丝同情,我们虽然有心无力,但却都不忍让亚东失望,只好在口中应承着,回京之后帮他们争取一些政策的扶持。

就像亚东说的那样,看起来我们的位置离札达县城很近,其实中间根本没有道路可以通行,我们在荒原上横冲直撞了十几公里之后,才终于发现了车轮碾压痕迹的便道。

我们顺着这条便道,一直向北开。

我们应该是要先去札达县城,毕竟又是坠机又是困守荒野,我们整个小队的三个人已经身心俱疲,我们迫切需要整修和补充。

飞机坠毁了,我们也必须同上级取得联系,请他们指示下一步该怎么办。

但是我们想错了,我们的车越开越远离完好的公路,再一次深入了荒野之中。我看过罗盘和地图,按照亚东给我们描述的位置,我们行进的方向已经与札达县城完全是背道而驰了。

“我们要去哪儿?”我问亚东,这一刻我已经意识到事情不对劲了。

“我不知道,”亚东摇了摇头,侧过身来看着我们:“我们接到的指示,是送你们去一个坐标点,那个地方没有名字,我只能凭借经验把你们带到大概的位置。”

我和老谢、叶秋对视一眼,艹,我们又被耍了!

我还想再问,但是亚东确实不知道更多了,于是我们只能默默等待,但是谢秋刀这时却突然将地图递了过去:“亚东同志,请你帮我们把那个位置标注出来!”

亚东面带疑惑地看了我们一眼,但没作声,只是用笔在纸上很仔细地寻找了一会儿,随后很小心地在图上画了一个圆圈,然后递给老谢。

但是老谢没有立刻拿过来,而是望着叶秋:“叶二哥,请你把你所说的那个洞穴也标注出来吧!”

老谢要干什么?我不知道,只能看着他,但他示意我不要慌张。叶秋也楞了一下,他皱起眉头看向老谢:“你什么意思?”

“没什么意思,”老谢出乎意料地笑了一下,“叶二哥,我只是想确认自己的猜测!”

叶秋的神色写满了疑惑,但还是皱着眉接过了地图和笔,可是他只看了一眼就变了脸色。他没有说话,只是紧紧地盯着地图上标注的方位,半晌之后才将视线抽离出来。

他看着谢秋刀,凝重地道:“你猜对了。”

说着,叶秋将手中的地图递给我,我的视线落在那份标注着山川、河流走向的地形图上,一个鲜艳的红圈将我的全部注意力吸引了过去,圈里写着一个潦草的地名:

“死人沟!”